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5:30:2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迁都洛阳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x0d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x0d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x0d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x0d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x0d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x0d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x0d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x0d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x0d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x0d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x0d“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x0d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x0d改革汉化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心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x0d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x0d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决心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行,首先得力于他知人善任.他不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深知笼络汉族地主对于巩固北魏统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见,重用汉人.对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怀疑,待之以礼.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在这些智囊的支持和帮助下,孝文帝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着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x0d第一: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x0d第二: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x0d第三:公元496年,下令改鲜卑复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民族差异、民族隔阂.许多贵族虽然心怀不满,却也只能执行.\x0d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5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而且,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x0d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他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按门第分成4等,并按照门第等级,来确定官职的高低.这套制度在北朝一直沿用,从而形成了关陇氏族和代北氏族两大门阀集团.直到唐朝,武则天修《姓氏录》,才彻底否定了门阀制度.\x0d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孝文帝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x0d通过孝文帝的改革,鲜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起同期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如羯、氐等,鲜卑族的汉化程度无疑是最高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北魏政权得以巩固.\x0d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逐渐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艺术、生活用具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孝文帝还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x0d历史事件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信仰佛教,对政治极其厌恶,总是想超脱俗世,去修身养性.所以,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x0d冯太后对拓跋宏一直存有戒心,拓跋宏聪慧早熟,冯太后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并不喜欢他.有一次,她听信谗言,杖罚了幼小的拓跋宏.又有一次,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3天不给饭吃,还打算废掉他.后来因为大臣穆泰的劝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拓跋宏3岁时生母就被赐死,所以一直都不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他生性孝顺,因为从小就跟着冯太后,就一直把冯太后当亲生母亲一样.所以,虽然冯太后对他并不很疼爱,但是拓跋宏却真可以算是冯太后的肖孙,即使被责罚也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