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的读书人》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19:22
《做个快乐的的读书人》读后感

《做个快乐的的读书人》读后感
《做个快乐的的读书人》读后感

《做个快乐的的读书人》读后感
心存感激 善待平凡
——读《做个快乐读书人》
读罢《做个快乐读书人》,心里不能不说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台湾作家刘墉用他亲切平实的文字为我们道出了许许多多的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正如作者所说:“我写这本书,表面看,它只是给我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们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
的确,读了这本书,更应懂得该如何让爱在人间汩汩地流淌,从而进一步出去读懂关爱,去参悟平凡.
“如果你希望爹地妈咪也能活到很老很老,你就要用你爱奶奶、公公和婆婆的行动,来证明——让爹地妈咪知道,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得不能动,老得会尿裤子,你还是会爱我们、照顾我们.”哥哥主动浆洗奶奶的衣物,女儿却不愿照顾奶奶,这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告诉了所有的孩子该如何尊敬老人.于是,当“她满头白发,身上带着尿臊味,慢慢地蹭到你的钢琴前面.”女儿就不会再轻率地说受到惊吓和打扰了,因为,女儿已经明白了奶奶的心思:“随时都可能一睡不起,而希望多看你一眼.”其实,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里,虐待老人的事例依然存在.也许,只有等到他们迟暮之时,才会知道孝顺与尊重更确切的含义.
作者在这本书里,刻画了一个叫陈彦君的残疾人,她又聋又哑,只能靠电脑感应器与人交流,刘先生把他的女儿由起初的害怕,逐步转变到了接纳,并最终和这个聋哑人成为了朋友,他不仅教会了女儿该如何去关爱他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女儿从小拥有了一颗仁爱之心.
当逐渐长大的孩子终于明白,原来圣诞老人的礼物只不过是父辈精心编造的一个美丽的谎言的时候,作者又颇费匠心的对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老人变卖废品,摇身一变,打扮成一位圣诞老人,给穷孩子以礼物,让女儿领悟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生活往往就这样,得到是一种幸福,给予则更是一种幸福.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不难理解这一点.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或许是条件太好,所以他们极少想到别人,从来都是“我想要……,”从没想过“我能为你…….”《生日快乐 谢谢大家》这篇应当读给每一位孩子听,让他们知道,自己出生的那天,其实是母亲最最痛苦的那天.于是,作者写道:“过生日,真是要感恩的.感谢父母生下我们,感谢师长教育我们,感谢大家的爱护,使我们的工作如意,也感谢老天保佑,使我们一家快乐健康.”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感动,就如朝圣的膜拜一样,虔诚,庄重.所以,当孩子在和他的朋友分享蛋糕的时候,告诉他:把最大的一块给母亲!
在《救护车抬走了爸爸》和《有爸爸多好》里,作者从另一层面去剖析情感,营造真爱.通过生病住院后亲朋的问候,让家人体会了至真至美至纯至爱的亲情与友情;四十年后的今天祭奠祖父,揭示了珍爱生命的真谛.在这两篇里,作者的生死观跃然纸上,即当记忆里留下更多的是快乐的时候,即便是死,也变得微不足道了.我们当中有很多的人往往很轻易就会想到死,选择死,殊不知道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死去元知万事空”,留下的是什么?是死者的悲歌,是生者的哀惋.
“人生何必处处拿第一.”借这本书,作者着力展示了他怡然恬淡的超然心境,主张人生的平凡甚至平淡.“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常常温习,常常思索,说得真好!作者阻止了女儿不要为盖满章的小本子才能换得一份奖品,而在一个硕大的博物馆里疲于奔命,走马观花.相反,他是让孩子想停就停,想看就看,让女儿自己学会了什么是“精读”,何以是“浏览”,从而最终悟出孔圣人“学而不思则殆”、“温故而知新”的深邃哲理.
刘墉先生和他的女儿辛辛苦苦忙碌了两个月,到头来仅收获三个黄瓜,可在市场上仅需0.3美元.参加钢琴比赛女儿名落孙山,父亲却说:你忍心让一个每天要练六小时的孩子哭泣,而让只练一个小时的自己得奖吗?作者把自己的豁达、宽容、理解、真诚很巧妙地潜移默化地倾注给孩子.刘先生的孩子需要,中国许许多多的孩子更需要.通过这些事例,作者准确无误地指出:“一个完美的人生,不见得要有最多的掌声,也不见得要赚更多的钱,或有最了不得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你的心灵世界必须丰富.”写到这里,作者睿智见解昭然纸上: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苛求,不奢望,但须勤奋.
关于这本书,作者还讲了很多很多:适者生存,正视错误,珍惜美丽,诚实自信等等,刘先生都为我们作了精辟的诠释.所有的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
善待孩子,给孩子一份快乐.

ei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新街口新华书店。那时学校靠那里,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放了学不回家到书店文学部看书。那天天还蛮冷的,是傍晚,街灯已经亮起。书店里多了两本刘墉的新书。《做个飞翔的美梦》和《做个快乐读书人》。两本的封面都很美。于是继续我的先看后买的作风看看是否值得去买以便下次出击(其实是因为身上没钱)。先翻《做个飞翔的美梦》。喜欢那些美丽的文字,还有漂亮的图片。尤其小帆睡觉那张真好。再翻《做个快乐读书...

全部展开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新街口新华书店。那时学校靠那里,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放了学不回家到书店文学部看书。那天天还蛮冷的,是傍晚,街灯已经亮起。书店里多了两本刘墉的新书。《做个飞翔的美梦》和《做个快乐读书人》。两本的封面都很美。于是继续我的先看后买的作风看看是否值得去买以便下次出击(其实是因为身上没钱)。先翻《做个飞翔的美梦》。喜欢那些美丽的文字,还有漂亮的图片。尤其小帆睡觉那张真好。再翻《做个快乐读书人》。一般作家的序我是不看的。不外乎一大堆套话。但是刘墉的序我是一定要看的。看到这样的句子:  “人的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过去,就再也拾不回了。  “甚至可以说,人在少年时受到恶补的伤害,会影响一生,把那伤害又强加在他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剥夺孩子的少年岁月,而且不自知。  于是吸引我往下翻。翻到《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  “如果你希望爹地妈咪也能活到很老,你就要用你爱奶奶、公公和婆婆的行动,来证明——让爹地妈咪知道,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得不能动、老得会尿裤子,你还是会爱我们、照顾我们。”  于是感动。心痒到快要死去。问同学借了10块钱。在寒冷的傍晚,载着自行车篓里的温暖回家(次日问奶奶要了钱《做个飞翔的美梦》抱回家)。  那是2000年1月份吧。不然就是1999年的12月份。  喜欢那种父亲的口吻。感觉到的是爱。而不是一个作家和读者的关系。  喜欢那篇《如果爱丽丝是黑人》。  “如果有一天,你交了个白人朋友,到他家去,他的爸爸妈妈用奇怪的眼神看你,还把他的儿子拉到一角,指指点点的议论,你会不会伤心呢?”  《圣诞老人死了吗》里有这么一句话很好:“得到礼物是一种快乐,给予礼物也是一种快乐啊!”  《弹一架纸钢琴》。标题上被打了个钩。应该是那年我用来激励自己的文字吧。  “弹琴的人比钢琴重要,自己的努力比继承的家产重要。那些拥有史坦威的演奏家,都可能是由弹一架“纸钢琴”开始的。”  《今天我们去示威》。看得我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当有一天,你因为自己是华人而被欺侮的时候,总能想起自己的示威,想起有那么多跟你一样,流着炎黄子孙血液的人,会为你声援。”  今天重读《生日快乐!谢谢大家!》。10月21日。明天,不,应该是今天是老妈的生日。她怕花钱不喜欢我乱买东西,哪怕是生日礼物也不要(似乎大陆人不兴这一套),于是我写了一张小纸条,画了个笑脸祝她生日快乐。  《快快乐乐地长大》……我也是我爸爸的小黄瓜吧?文字里那么细腻地用黄瓜借物喻人。读问这篇文字,真的好开心,觉得自己很幸福。  看完《当家里失火的时候》立刻拿了书给父母奶奶看,给他们看图,并告诉他们如果失火了就在家前面的那个柱子那里等。父母骂我乌鸦嘴。我说长点知识有什么不好?  《救护车抬走了爸爸》。文字有点绕。也许作者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说什么。我看到的是思绪的紊乱。我是这么理解。但是在紊乱的文字里,我也懂得了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人死了,但是根不会死。曾经有过的爱会留在记忆里。我也说不出我到底明白了什么,但我确实明白了。接触到这样真实的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我第一次开始知道人生无常。  没有人知道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流泪。真的是哭了。《爹地总等你归来》中,作者叮嘱他女儿:“用蘸的,不要横着擦。别把眼睛擦伤了。”我的爸爸没有对我说过这句话。但是从小到大每次我哭了,他都小心地用手帕或纸巾蘸掉我的眼泪。小升初考试结束后他等在家里,叫妈买了好吃的鸭子;中考后他等在校外,对我说你终于放松了;我去面试他就在办公室里等我面试后的电话……真的,这真的是每一个父亲的真实的心情。  《神会保佑谁》?”应会保留那个比较用功的。”  不得不说的《有爸爸多好》。全文应该是没有一句可以用做格言的句子,但是全文读下来确实那么让人感动。一些很平实的“有爸爸多好”的例子,让人感受到的依然是浓浓的父爱。  我爸爸也为我用两只碗把汤倒来倒去让汤早点凉;他也为我表演削苹果皮不断;他把我从自行车前的小椅子上抱下,再抱回家;在人潮拥挤的闹市区他还会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  这样一本书,让我重新温习了父爱。用别人的父爱让我体会我所经历的父爱。  2000。2.7。我奶奶突然地就全身衰竭去世了。那一年她80岁。我以为她进了医院就没事了,谁知道却病危。那个下午做了今生最迷信的一件事,对着墙上装饰用的十字架跪了一下午。因为我再没有别的办法。结果上帝没有满足我的要求,他送我眼泪做补偿。于是以后我常常读那篇《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想到我嫌她罗嗦嫌她误解我意思的场景。  “她每次看你,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看你,也可能是你最后一次看她啊!”直到真的确定她去世了,真的看到她躺在殡仪馆的玻璃柜里,我才蓦然惊醒:原来她已经80岁了,再不是那个背着我上幼儿园的60几岁的老太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本轻松的文字写到这里却变得沉重。而我也哭了。(注:那一年把那篇《孩子不要哭》抄在笔记本上。我想在殡仪馆所有人都哭而我没有哭是对的,因为奶奶生前曾对我说:别哭了,你哭我就拿你没办法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