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50:59
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四、组织方法
鉴于前面阐述的内容,大至可以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种组织教学的方法:
(一)语言表达方式转换法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教师组织教学的意向首先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多变”决定了教师也要相应采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并适时转换.比如,教师归纳学生回答的内容或传授新知识可用讲授法;教师利用挂图、幻灯、仪器等教学手段可用讲解法;教师提示提问、组织讨论或实验操作指导可用谈话法;教师给学生读课文可用朗读法等等.总之,各种语表达方式的语调韵味各不相同,适时转换可创造各种课堂活动的不同情境,即组织“什么活动”向“什么活动”,从而利用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方法在教师组织教学的实践中,往往因素质的差异在部分教师身上自然地表现出来,并没有作为组织教学的方法艺术而被有意识地普遍关注.
(二)语言、姿势和神态交融法
学生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对象,不仅有思维,而且富有情感.因此,对教师举止神态的变化尤其敏感.教师要成功地组织教学,必须强化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此,单纯的语言表达方式转换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根据对教材内容特色的理解和对各种课堂活动特点的体会,有意识地以姿势助说话并辅之以神态的变化,实现语言、姿势和神态的自然融合.才可把学生的整个意境带入各种活动之中,并自然地实现各种活动的衔接、转换和展开.
(三)分组活动帮带法
为了避免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大帮哄”、“走过场”,在组织学
生“讨论”或实验操作时可采用分组活动的方法,并在分组时注意优劣生的搭配,以便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以强帮弱,以后进带先进,以此作为教师实施操作指导的补充.这样做,既弥补了教师一时指导不到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相互帮教的风气,更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组织的更有序更有生机.
(四)教材内容情境的模拟创设法
  有些教材内容往往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下,只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可深入体会和理解教材内容,进而增强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创设模拟情境,使学生步入情境之中亲自体会教材内容.比如,语文课讲到《药》这篇课文.课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其中之一便是通过课文中对不同人物细微语言和动作的描述隐示出这些人物的身份及独特的性格.对此,在教师与学生经过共同分析的基础上,让那些对课文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有较深理解的同学分别扮演不同人物,分别“示演”课文中各种人物的语言动作.于是,在课堂上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各种人物之间在语言、动作上的交相辉映,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和自我体验,从而为学生在深一层次上揭示课文的另一线索打下了基础.这种方法,不仅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而且使课堂活动的组织更规范、更贴近教材的内容特色.
(五)“系列提问三段式”教学法
这一教法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组织教学的问题,即传统的
教法死而不活,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积极性不能调动,主体
地位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组织呆板单一;而某些探索中的新教法则活而易乱.虽然在开展双边活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师生双方的活动与作用往往不能互为因果融为一体,课堂内外活动不能自然衔接,课堂教学的组织也不够严谨.为了解决这个组织教学的形式效果上的问题,我比较成功地试行了《“系列提问三段式”教学法》.
这一教法贯穿于包括从宏观组织设计到课堂组织实施的整个组织教学过程.它的整个实施程序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备课,设计“系列提问”.即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有连贯性、循序渐进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备课、设计教案的活动).
第二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自学.即按教师布置的复习、预习题(系列提问)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学生课外的自学活动).
第三步:“系列提问”的课堂实施.即“三段式”——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是师生在课堂内的共同活动.上一“三段式”的终点(归纳)往往是下一“三段式”的起点(提问).经过若干次自然过渡的循环,使师生的共同活动渐次深入,最终通过“系列提问”的实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这种教法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既组织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的指导突出了学生进行自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向“导学”的转变;又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散有集、有分有合,充分体现了统一指导下的分散学与群言堂的集中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活而有序,课堂内外活动衔接紧凑:同时,难度分散,即分散为教师课前的“备”与学生课前的“学”,师生课前同用功,把投入到学习的精力由课堂分散到课外,“果”在课堂“功”在课外,真正实现了各种教学活动在内涵上的结合.特别是从宏观组织教学来讲,可以说这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