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7:54:43
求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求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求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求高一政治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知识点二:
常用的信用工具是信用卡、支票

知识点三:
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又称外币升值,或者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降低,表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或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升高,表明人民币升值.

知识点四:
影响价格的因素:从表面上看,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简单地说,供求影响价格.

知识点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注:(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总要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知识点六: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知识点七: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注1:(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3)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互补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正方向的.
注2:体现了价格对供求的影响,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注3:怎么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此时,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除价格因素之外,还有人们的消费心理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判断.可见,价格变动对人们购买力的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般说来”,也就是说,有时候特殊情况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上升不一定能减少人们的购买行为,生活中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情况.

☆知识点八:
消费心理的种类: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注:攀比心理是错误的消费心理,从众和求异心理有利也有弊,求实是正确的消费心理,值得提倡.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理性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知识点九: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注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注2: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二者是作为平等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
注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

知识点十: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知识点十一:
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注:由此,可以得出公司的以下法律特征:①必须取得法律上的承认②除国有独资公司外,公司应由两个(含两人)以上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③公司是一种企业法人④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公司的分类: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注:①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资本组织方式上的差别.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的股份,股东转让股本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不能上市,股本转让比较困难;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②两者的共同特征是:有限(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和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

知识点十二: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知识点十三:
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办理结算
注1: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离开此项业务,商业银行就无法开展其他业务.
注2:①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②发放贷款的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③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④贷款业务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经营费用

知识点十四:
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注:存款利息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给国家

知识点十五:
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1)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股票:投资股票就是支持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筹集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稳健的投资—债券:买债券,为国家,为企业建设筹集了资金,支援了国家、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为风险投资—保险:①投保人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保障功能,有利于个人生活.②保险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可以减轻社会负担.③有的保险还有“保险和积累”财富的双重作用,并获得较高的收益,比如分红保险.

☆知识点十六:
1.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④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注:关于劳动者就业的意义,还有别种说法,例如: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好就业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①国家:一方面,根本途径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另一方面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②劳动者:劳动者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变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择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
(1)我们在什么背景下就业、创业?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探究提示: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我们面临的就业、创业形势相当严峻.
②个人职业理想的确立应将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对职业理想追求要符合实际.
(2)你知道哪些求职知识和技巧?
探究提示:求职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展示自身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过程;求职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朴素大方,不盲目求新求异;谈吐文明、得体,实事求是,不盲目扩大其词,以防给人浮夸不实之感;对人对事的评价认识要客观,不要可以阿谀奉承,要做到不卑不亢.
(3)自行创办企业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其中哪种素质最重要?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探究提示:①自行创办企业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备多方面的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工艺知识和文化修养;熟悉本行业生产业务,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及时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等.
②在各种素质中,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③注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深入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你可能选择哪种自主创业方式?在选择创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探究提示:自主创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及其他条件,在符合社会需要,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创业.在自主创业时注意克服错误就业观念的束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点十七:
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注:农民种地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劳动者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点十八:
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十九:
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知识点二十: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知识点二十一:
1.增值税:
(1)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税率:基本税率为17%
(4)优点: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1)含义: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4)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5)优点: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二十二: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注:当纳税人所缴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如增值税.

知识点二十三: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应负法律责任.
注:作为纳税人应树立两种意识:一是义务意识,依法自觉纳税;二是树立权利意识,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知识点二十四:
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1)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3)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3)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知识点二十五: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③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知识点二十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知识点二十七: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知识点二十八:
总体小康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①在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②在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六位;谷物、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注: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知识点二十九: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注: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知识点三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知识点三十一: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知识点三十二:
结合事例,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的原则.
涉及的知识点:
观点一: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观点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观点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2.(1)“引进来”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引进来”为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
(3)“引进来”应注意的问题:我们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3.(1)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2)“走出去”含义和主要内容:①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②主要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观点四: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独立自主的含义: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
(2)自力更生的含义:是指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如果只依赖外国,不可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更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