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1-2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31:19
七年级下册科学1-2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1-2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1-2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1-2单元复习提纲
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
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可用于测距离)
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12.耳朵贴在长铁管(内充满水)的一端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为什么?)
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为什么有的人晕船、晕车、航空病?).咽鼓管有何用处?(课本第11页)
14.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15.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1赫=1次/秒.“90赫”的意义是物体每秒振动90次.
16.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17.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
18.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19.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65赫到1100赫.
20.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赫到20000赫.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的声波叫超声波.什么叫噪声?如何防止噪声污染?(课本第15、16页)
2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2.白光有七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加任何色等于任何色,同色加同色仍然是同色,不同色相加吸收看不见:黑!
23.红外线与紫外线的作用?(课本第19、20页)
24.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反射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两角相等.(课本第39页)垂直反射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0°.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5.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关键找法线,法线⊥分界面):三线共面,二线分居,斜射时空气中角大.(课本第39页)垂直界面时三线重合两角为0°.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
26.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物像在2焦,等大好求焦.物在1焦处,一定不成像.物在1焦内,正立放大是虚像.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课本第39页)
27.照相机、眼睛应用原理:u>2f,f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基本感觉,分别由感觉器官眼、耳朵、鼻、舌、皮肤感受。
2、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触觉:触觉感受器、痛觉:(痛觉感受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皮肤不能准确的感受温度,它只能感受吸热...

全部展开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基本感觉,分别由感觉器官眼、耳朵、鼻、舌、皮肤感受。
2、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触觉:触觉感受器、痛觉:(痛觉感受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皮肤不能准确的感受温度,它只能感受吸热和放热的速度。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测试温度),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盲人阅读盲文)。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因为味觉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酸 甜 苦 咸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
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7、进行探究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传播的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轻的、薄的、小的、细的、短的物体振动快,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