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文字请问谁可以给我嫦娥一号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具体过程说明比如:x时x分,第一节脱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4:24:13
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文字请问谁可以给我嫦娥一号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具体过程说明比如:x时x分,第一节脱落

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文字请问谁可以给我嫦娥一号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具体过程说明比如:x时x分,第一节脱落
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文字
请问谁可以给我嫦娥一号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具体过程说明
比如:
x时x分,第一节脱落

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文字请问谁可以给我嫦娥一号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具体过程说明比如:x时x分,第一节脱落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开创了我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三次变轨成功!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11月5日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3.5小时轨道 运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地轨道 开始工作 向地面传回30首歌曲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搭载歌曲
“嫦娥一号”将搭载歌曲31首,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过不提供下载服务.
31首播放歌曲清单:
1 《谁不说俺家乡好》
2 《爱我中华》
3 《歌唱祖国》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我的祖国》
6 《走进新时代》
7 《二泉映月》
8 《黄河颂》
9 《青藏高原》
10 《长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国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阿里山姑娘》
18 《贵妃醉酒》选段
19 《难忘今宵》
20 《歌声与微笑》
21 《春节序曲》
22 《半个月亮爬上来》
23 《游园惊梦》选段
2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选曲》
27 《东方之珠》
28 《在那遥远的地方》
29 《我是中国人》
30 《但愿人长久》
31 《We Are Ready》
特别选用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嫦娥"一号首次变轨为何在远地点进行?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为什么首次变轨选择在远地点进行?
北京跟踪通信与技术研究所的张波是探月工程测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曾参与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测控通信方案的总体设计任务.他说,在对卫星的运行轨道实施变轨控制时,一般选择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卫星上所携带的燃料.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
“只有在远地点变轨才能抬高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张波说,“同样的道理,要改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第一次变轨我们把卫星近地点的高度抬高后,就会增加布置在近地点附近测量船的跟踪测控时间,有利于监视变轨过程.因为,卫星离地面越高,测控站、船跟踪测控的时间就会越长,这就为以后要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波介绍说,按照测控方案安排,10月26日将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71400千米、周期为24小时的运行轨道.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121700千米、周期为48小时的绕地运行轨道.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时,卫星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长达5天的奔月征途.
根据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的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在以太阳S为极点、近日点方向SP为极轴的极坐标中,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为椭圆PP1P2P'1P', PSP'=2a表示椭圆的长径.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系统.既然是椭圆轨道,当然就有离的最近的和离的最远的地方啦,所以,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行物,在椭圆 的轨道上(离地球)最远的就是远地点,最近的就是近地点.
“嫦娥一号”加力三次才能离开绕地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升空后要先围绕地球用5天的时间转5圈,第一个阶段是绕3圈,每圈16小时,第二阶段是用24小时绕一圈,第3个阶段是用48小时绕一圈.
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约一天后,地面注入指令,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约600公里,让卫星经过测控站上方时速度相对减少,便于后续控制.第二、三、四次点火实施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这3次变轨目的都是加速,每变轨一次,卫星的速度就增加一点,通过3次累积,卫星加速到10.916公里/秒以上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最低速度,向月球飞去.
“变轨”重要性
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奔跑”一圈半后,预计于25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变轨.变轨后,卫星轨道近地点将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卫星和运载火箭分离后,需要4次变轨,才能逐步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每次近地点加速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向卫星发出指令,而卫星发动机必须精确响应,否则卫星就有可能飞向别的方向.
回答者: duhong888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0-29 19:26

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全过程回顾
发射进入一小时倒计时状态,发射场响起了长达一分钟的鸣笛声。一位身穿橘红色衣服的发射场工作人员出现在离发射塔架50米远的二层楼房顶部,他挥动红旗,用旗语指挥发射场内的工作人员。现场值勤的军人将发射塔架下面黄色警戒线撤掉,并将武警站岗岗哨撤离了..
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距离发射塔800米左右,...

全部展开

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全过程回顾
发射进入一小时倒计时状态,发射场响起了长达一分钟的鸣笛声。一位身穿橘红色衣服的发射场工作人员出现在离发射塔架50米远的二层楼房顶部,他挥动红旗,用旗语指挥发射场内的工作人员。现场值勤的军人将发射塔架下面黄色警戒线撤掉,并将武警站岗岗哨撤离了..
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距离发射塔800米左右,前方记者在名为21号点的观测点上,在热烈的期待和巨大的轰鸣声中,见证了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准备到升空的整个过程。
17时05分
发射进入一小时倒计时状态,发射场响起了长达一分钟的鸣笛声。一位身穿橘红色衣服的发射场工作人员出现在离发射塔架50米远的二层楼房顶部,他挥动红旗,用旗语指挥发射场内的工作人员。现场值勤的军人将发射塔架下面黄色警戒线撤掉,并将武警站岗岗哨撤离了发射场。
17时15分
发射塔五联回转平台最高处的第五层平台像两扇门一样逐渐打开,两边分别旋转180度,靠近回转平台后面的固定平台,整个过程只持续了短短的一分钟。专家介绍说,火箭回转平台打开后,表示火箭处于发射状态。在此之前,火箭、卫星所有自检已完成,进行远距离检测的检测电缆在指令下纷纷自动脱落。
17时25分
发射塔五联回转平台最低处的第一层平台逐渐打开,慢慢露出了火箭的尾巴。人们逐渐看到了火箭上的红色花纹。最终,火箭的第一子极完全展现在大家面前,上面写着“中国航天”字样。随后,回转平台顶部往下第二层打开,露出了火箭头,火箭的头部有探月工程的标识。第五联回转平台打开后,进行飞行坐标的校正。
17时34分
五联回转平台的第三四层同时打开,这两层打开之后,人们可以看到火箭的第二三子极——火箭全部露出。在二三级上,可以看到火箭上的标识,写着长三甲火箭的代号CZ—3A。同时,在火箭第三子极有两根桔红色的摆杆固定,摆杆能给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等等。据介绍,这个技术只有中国才拥有。
17时35分
西昌发射场半小时倒计时开始,现场拉起警报。
17时41分
随着回转平台完全打开,天空的云彩似乎也接到了命令,从16点开始逐渐加厚的云彩,也在一瞬间乍开,露出了蓝色的天空。现场的摄影记者开玩笑说:“看那!那就是发射窗口!”于是引发现场一片按动开门的声音,摄影记者们忙着拍摄“窗口”。
17时42分
发射塔工作人员撤离。据现场的专家介绍,到发射前的15分钟,发射塔里面的工作人员将全部撤离。
17时45分
现在进入20分钟倒计时。
17时49分
一队穿橘红色衣服的发射场地勤人员聚集到发射塔架下面,在一位指挥员简短发言后,这些人员撤离疏散到发射场外围的半地下掩体里。同时,两辆消防车也行驶到发射场围墙外。
17时50分
现场最后一次警报声已响起,进入十五分钟准备。
17时55分
发射场内的高音喇叭开始工作,宣布:“进入十分钟准备。”
17时57分
高音喇叭传来“8分钟准备!”待在八一平台上的摄影记者也跟着喊“八分钟准备”,平台上静悄悄,大家都把照相机调整到需要的状态。
18时00分
进入5分钟准备,此后每一分钟,发射场都有鸣钟声。
18时03分
2分钟准备!
18时04分
1分钟准备。火箭上橘红色摆杆离开火箭。
18时04分30秒
发射场传来倒数声。
18时05分04秒
发射!火箭喷出橘黄色火焰,火箭微微一震,缓缓上升。“1、2、3”三秒过去了,火箭才飞到发射塔的中部,离地面40米的位置,一股白色的烟雾也随之升起,火焰变成了耀眼的红色,发射台被白色的烟雾包围着。随后火箭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先直线上升,到天空后可以看到火箭的飞行路线往东南方向偏。
现场充斥火箭发出的轰鸣声,一些记者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记者感到脚下的整座山都在抖动。当时强烈地感到心在随着火箭颤动,终于体会“震撼人心”的意境。专家说,发射火箭时放射的能量相当于6-8级地震的威力。
因为天空很明亮,火箭发射后至少半分钟的时间里,记者们都可以看到白色的火箭拖着黄色火焰在天空快速地飞行,越向上火箭越短。最后,火箭消失在云团之中,只留下一屡黄色的烟,持续两分钟都没有散去。火箭消失之后,现场的记者都发出了欢呼声,有的还在鼓掌。
18时06分
发射场发出第一颗信号弹,随后在一分钟内又连续发射了两颗信号弹,宣布解除警戒。此时,发射前进入掩体的穿橙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迅速跑进发射场,在发射塔下清理现场。消防车同时也鸣笛,很快赶到了发射塔下。这时发射塔下只有一些零散的小物件。

收起

镜头:22日晚,新华社受权发布发射公告
连日阴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在10月22日这一天突然迎来灿烂阳光。
也就在这天晚上,新华社受权发布公告: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公告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

全部展开

镜头:22日晚,新华社受权发布发射公告
连日阴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在10月22日这一天突然迎来灿烂阳光。
也就在这天晚上,新华社受权发布公告: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公告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
声音:(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40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镜头:24日傍晚,进入发射倒计时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群山深处的山谷里,天蓝风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群山中高耸的乳白色运载火箭,托举着体重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卫星。而卫星飞向的月球,就挂在远处的天幕和山峦之间。
火箭上端,雾气蒸腾缭绕——
第三级火箭使用的燃料液氢液氧,储存温度分别是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水平极高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
离发射塔架500米处的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
在常温下不断汽化的液氢液氧,会使贮箱的压力越来越高,而一粒沙子从一米高处落下来的能量就能引起燃料的爆炸,因此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从发射前负8小时液氢液氧开始加注的那一刻起,两条专用的管路就要不停地把汽化的燃料导入燃烧池烧掉,而燃料的加注也会持续到发射前5分钟。
声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这里是我国三个航天发射场中唯一能够进行低温燃料火箭发射的地方。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组建37年来,已经将50余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
镜头:24日18时05分,火箭点火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寂静的山谷响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李本琦洪亮的声音。
监视所有塔架都打开完毕后,3号塔架上最后一名操作手已于5分钟前撤入地下掩体。
在发射场周围的山坡上,在西昌指控大厅里,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塔架上的57个摄像头将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实时传送到各个点位。
包括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镜头从多个方向聚焦运载火箭,在2.5公里安全距离之外的多个参观台上人头攒动;远处一条条乡间山路上则挤满了附近的村民和远来的游客。
虽然今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已进行了7次发射,但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
“10、9、8、7……3、2、1,点火!”18时05分,就在李本琦喊出点火口令的同时,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皮水兵用力地按下了红色的点火按钮。
瞬间爆发的巨大声响排山倒海般压向重重群山,40米深的导流槽里事先注入的400吨水顷刻化做了水汽……
声音:(发射01号指挥员李本琦)这是我1999年以来第11次站在这个位置上,发射前后进行一系列运作必须严密无误,一步出错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我曾有两次在发射前最后时刻面临某设备信号异常,而我必须在1秒钟内做出或者忽略或者停止程序的决策,好在最后都有惊无险。
镜头:24日18时05分至30分,火箭惊心动魄的壮美飞行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属各测站的光学、红外、遥测设备,到青岛、厦门、喀什的测控站;从太平洋上的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到首次在航天器测控中引入的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的4个大型天文射电望远镜,如同火炬接力般把测控数据实时传来。
第148秒,火箭一二级分离。
第243秒,整流罩分离。此时,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嫦娥”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
隆隆的声响向四周漫延,房屋被震得发抖。
第271秒,火箭二三级分离。
第609秒,远望号测量船传来消息,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参观的人们意犹未尽,一边热烈交流一边离开参观地点。而在指控大厅里,是一张张严肃紧张的面孔。
第1249秒,三级二次点火;第1373秒,三级二次发动机关机。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第103次飞行。
人类目前进行的123次探月活动中,63次以失败告终,这其中因为火箭故障而引起的失败又占多数。
声音:(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我国历时8年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自1994年2月首飞以来,已经进行了14次发射,成功率为百分之百。然而,航天事业高风险的性质,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执行这次任务的火箭采用了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
镜头五:24日18时30分许,卫星入轨
第1473秒,当大厅里响起“星箭分离”的报告声,凝固的空气一下子沸腾起来。握手、拥抱、欢呼、祝贺……害怕影响任务而一直沉寂的闪光灯突然兴奋起来,将一张张笑脸映得更加灿烂,也将这个喜庆的画面永远地定格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30分这一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
天边升起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此刻显得格外明亮。
声音:(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从2004年初立项研制到发射,总共用了3年半时间;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目前国内修建14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中国探月工程以好、快、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镜头六:24日19时09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8时50分左右,卫星已经飞到南美洲上空,在智利CEE测控站的测控下,卫星太阳帆板成功展开。13分钟后,用于向地面传输科学数据的定向天线也开始展开。
利用国际联网增加测控覆盖率,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尚属首次。此外,欧洲空间局的3个测控站也将对嫦娥一号卫星提供测控支持。
此时回看发射塔架,到处是玻璃碎末、昆虫尸体、斑斑水迹,以及被火箭尾焰烤焦的痕迹,火箭点火起飞时的强大威力每次都会造成这样的场面。根据损毁程度的不同,发射后恢复需要的时间从数天到一个月不等。
19时09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总里程100多万公里、时间为两周左右的漫长“嫦娥”奔月旅程开始了。

收起

发射过程详表
-36小时:部分系统做最后一次“健康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

全部展开

发射过程详表
-36小时:部分系统做最后一次“健康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报告倒计时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3秒:起飞
+8-11秒:直升的火箭转向东南方向
+2分后:火箭一二级开始分离
+3分20秒后:火箭二三级分离
+23分20秒:星箭分离

收起

嫦娥一号发射全过程视频在线观看/下载站点:www.5156dy.cn/blog
视频总时间二十分种,从发射到运行情况都有视频介绍,相信你会满
意。
参考资料:www.5156d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