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5:17:46
高二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哲学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二】: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我有 不知道是不是合适你 发给你

哲学知识梳理与训练(一)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用于:自然界的灾害不可抗拒;人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I: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全部展开

哲学知识梳理与训练(一)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用于:自然界的灾害不可抗拒;人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I: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II: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I、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II、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⑴含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⑵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在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真理:
⑴(真理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⑶(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从认识的进程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训练题:
1、2009年12月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努力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2、材料一、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直接海运、空运、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启动。过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将大大便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和平与统一。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省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正确性。(6分)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⑴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⑵《意见》中提出的措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4、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适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9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有所侧重;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符合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正确意识,能够促进海峡西岸地区发展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3分)
5、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3分)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3分)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⑴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⑷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4、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5、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三、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7.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四、辩证法否定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 作用:
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一、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
二、价值观
1、价值观的作用:
⑴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⑵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⑶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具有主体性,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正确价值观的两个标准:
⑴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生价值:
⑴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⑵人生价值的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