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25:56
查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查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查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查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一,如果诗人在室内创作此诗的话我分析如下.
床前明月光 (睡在简陋的地方,屋顶都是坏的,月光透过漏洞照射下来.)
疑是地上霜;(不能避寒的茅屋在月光照射下,地面好似结了霜,)
举头望明月(透过窟窿看到天上的明月,感慨万千)
低头思故乡(月亮是同样的月亮,但是自己却在异乡看到同样的月亮.)
整首诗就出来一种悲凉的气氛.地上霜是夸大的手法,这个是李白一向的风格,也是后人追求的目标,能够写出李白那样的创意,也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
二,至于在室外就更加不用说了,我分析如下.
诗人醉酒以地为床,酒醉后思乡心切,或者根本没有醉酒而是无处投宿.但是如果李白是在室内作成这首诗的话那么悲凉的气氛更加浓厚.
三,原来怎样谁都无法评价,但我想不可能有人会去擅自修改.不过按照李白的水平写成现在的版本完全有这个实力的.
四,重复那不是最主要的,关键要看诗的内容而定,这点应该注意.
五,我提醒一点,李白晚年有流放的经历,就算不是流放时候做的,也有可能在四处周游时候做的,可能诗人作诗的时候就是在山野破陋之处.
还有最重要的是,李白身处悲境作出来的诗没有让人轻易感受到,而是一种很含蓄的手法,让人回味无穷,这个比那些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当然要高明不知道多少.
我是觉得根本无法超越.你直接在诗里面痛苦确实容易感动人,但是无法让人回味咀嚼,我觉得李白的手法确实高明.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至于还是认为不堪入目的朋友,那就没有办法了.想办法去提高提高,停留在表面的肤浅对你没有什么帮助的.
说句实话,很讨厌那些拿李白杜甫来开刀的,李白杜甫在诗歌上的成就真的无法超越,叹为观止,李白的奔放,创意,杜甫的严谨是令人赞叹的,只是真的不理解现在的人怎么狂妄到这种程度,居然连古代的圣人都不放在眼里.只能说是有点搞不懂.
还有些人说李白诗句重复不是很好,那么我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两个明月有人说重复了,非常不好,我倒是觉得很好.关键有些人看法不同没有领悟到.
床前明月光(写得是月光,请注意,什么是月光.同样参照当时帝王的腐败,也有引申含义,“床前明月光”有讽刺皇上贪图美色,朝政一片黑暗,“光”也有“丧尽”的意思.这个从古人的“明镜高悬”可以得知).
疑是地上霜(另外的一层意思讽刺当局的糜烂,导致学子的心皆成了寒霜,“地”有野的意思,满地都是寒霜,到处都是埋没的人才.还有就是讽刺当局的黑暗,“光”成了“霜”,一比就知道黑到什么程度,其它的意思就不赘述了).
这里要注意是两种景色,月光和月亮是两种概念.比如说你的人和你的人影是两种含义.
举头望明月(“举”在古代,有科举制度的含义,“头”音同“投”,举头望明月,第一层意思是看月亮,第二层意思呢,自己想想看,结合当时科举腐败看看.)
低头思故乡(低头思故乡当然更加简单了,结合李白受挫折和离乡背井来看,你觉得这种感情真挚么.低头另外有一种对腐败无奈的感觉,所以说李白含蓄,就算讽刺人也不露痕迹的.同样低头也表达诗人原本高昂的斗志已经消磨尽了).
反过来一句话,有些人的评论不知道是不是“不堪入目”.所以叫诗仙,诗圣那是有道理的,你以为你一句话可以否定这么多朝代学者的能力么.我归之为“哗众取宠”.
我对某些人的考证也不想评论,只是想罗列一下事实,李白存世的诗篇大半是后人整理的,有好多已经零落了,遗失的诗篇数量不少,这也是个遗憾.按照这个事实来讲,那么所谓的考证我就表示怀疑了.举个例子,包括一些宋代的名画具体创作年代已经无法取证,这个不算,连作者的生平史学家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资料,那么可想而知有些人的取证有权威性么.再说李白诗篇的创作年代取证,会十分准确么.结合这点来看,当时的情况来看李白的诗篇很多是口头传下的,肯定有不同版本,有正确的,有错误的,那么诗人的实力也应该考虑进去,你觉得诗人写得出这样的的佳作么.
对于诗人的敬仰是我们对于自己祖先的肯定,不应该盲目崇拜,但是也要合理分析,如果象这样随意乱评,还加上个“不堪入目”的帽子,“胡乱重复“的头衔,那么对于历代学者的智商你是表示怀疑么?你表示怀疑的目的是什么,是抬高你自己么?
赏析古代诗词同样也需要各个角度,比如古人有拆字,有音对,藏头,藏尾,李白这里很可能用了“音对”的原理,也有可能用到了“拆字”的原理,有些学者的古文水平是很好,但是你能强过天天在用古文的古人么.谦虚一点,务实一点这个是有好处的,脚踏实地才能出佳作,创作有境界,本人的品德也是能否达到更高境界的一个因素.
对于胡乱从逻辑上分析的那么我想更是没有必要去回答他了.因为实在太可笑.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赏析古诗离不开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作者境遇的会影响他的创作,李白一生相比杜甫确实是好上许多,但这只是和杜甫比,到了无论哪个朝代,就算到了现在这种事情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记住李白在当时的评价是比杜甫更具才华,站在越高的地方摔下来的感觉是最疼的.
这个是李白在高中课本里面的一段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诗人的乐观态度应该予以肯定,对诗人的情操更是应该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