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危害?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51:31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危害?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危害?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危害?是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危害?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喀斯特地貌又称溶岩地貌.因为它的岩石构成主要为石灰岩,所以很容易被水侵蚀和溶蚀.
喀斯特地貌有地上和地下景观.
一般的喀斯特地貌分为四个发育时期:
一:幼年时期.整块地区岩层处于原始状态.地面平坦,河流发育.(地上河)
二:青年时期.河流开始侵蚀石灰岩岩层,河流开始下切,地上河消失转为地下河.局部有漏斗状地形发育,并且有溶洞,石笋等溶洞景观发育.
三:中年时期.大型溶洞崩塌,表层岩石继续被侵蚀,石峰,石林出现,地下河又重新转为地上河.
四:老年时期.石峰、石林被侵蚀殆尽.露出原始岩层底部较坚硬的岩层.至此,地表恢复原始的平整状态.喀斯特地貌消失.
了解了它的形成那么我们就能直观地明白它的危害:
一:作为一种不稳定的地貌形态,它对于建筑,道路的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这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直接后果就是土壤有机物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严重阻碍农业的生产.
即便如此,喀斯特地貌仍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和科研考察价值.

本人是一位地理学爱好者,尤其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早在孩提时代就喜欢跟伙伴们打着灯笼、火把、手电钻进洞穴里去玩。稍大一些后,进入初中、高中时,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来,觉得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实在是太悲惨了,觉得很有必要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研究一下。于是,我在各种生活和学习以及实践当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地理、地质力学等有关方面的书籍,从中了解到一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以...

全部展开

本人是一位地理学爱好者,尤其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早在孩提时代就喜欢跟伙伴们打着灯笼、火把、手电钻进洞穴里去玩。稍大一些后,进入初中、高中时,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来,觉得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实在是太悲惨了,觉得很有必要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研究一下。于是,我在各种生活和学习以及实践当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地理、地质力学等有关方面的书籍,从中了解到一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性与预防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本人曾经于2008年12月专门考察过与广西交界的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尧核村与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羊场镇、塘旗屯村、火石坪组一带的地形地貌,本人认为这两个地方属于全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笔者在这里不再阐述喀斯特地貌的定义,下面就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性与预防方法做一个粗浅的论述及探索。以供有关专家、学者作为参考,不足之处希望专家、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以上说到的与广西交界的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尧核村与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羊场镇、塘旗屯村、火石坪组这两个地方的地形为什么说属于全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呢?因其山坡上、河谷里、田土边到处分布着天然溶洞、涵洞、旱洞、竖直洞穴等。有的呈露天垂直漏斗状,有的呈倚山傍水斜躺状,有的则呈深不见底的坛子状。而且地底下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深处暗河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地面上有的地方是黑泥土,有的地方是黄泥土。大约两三米以下就开始出现各种岩石。大多数为不太规则的青色火石岩,其次还有黄褐色的含有相当成分的硅石。这种岩石有的并不光滑,浑身都是突起的岩刺。只有溶洞里面的岩石经过若干万年的雨水的冲刷和岩浆水的侵蚀、凝结成钟乳石后才是光滑的。
贵州独山县麻尾镇、尧核与镇远县、羊场镇、塘旗屯村、火石坪的地形地貌虽然都属于喀斯特地貌,但却有一个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独山县麻尾镇尧核村如果遇到雨季涨大水时,这一带的河流水面往往会从那些洞穴里漫出来一直涨到河床的大半处来,有的地方蔓延到河床附近的人家户房檐下来。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太阳出来产生干旱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退下去。而且退下去的水会保持在一定的水位。由于这个地方属于低海拔地区,与广西持平。地下洞穴里的暗河可能与海平面保持在同一高度。这说明这个地方的水位落差不大,地下水位相对较高。通向四面八方的暗河岔道不远也不深,剩余空间不大。只要一遇到适量的雨水就可以漫出来。洞穴里面的石头多半是光滑的,岩石表面纹理致密紧凑,质地坚硬,承受力强。本人认为这个地方很久以前曾经是一片海洋。因为坚硬的岩石要达到光滑的地步,必须经过很长年代的雨水冲刷、洗涤才会逐渐变得光滑。
这样的地形地貌直接产生的危害是:对于附近的民居、庄稼、植物以及日常生产、生活容易带来直接的洪灾,大量的农田、土地容易遭到淹没。
而镇远县、羊场镇、塘旗屯村、火石坪这个地方则不同,不管下多长时间、雨量多大的雨,都不会见到河谷里面的水涨起来。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地方属于云贵高原,本身属于高海拔地区,河谷、洞穴中的溪流和地下水位相对较低;二是通向四面八方的暗河岔道很多、很远、很深,地下水位落差很大,里面剩余空间大得惊人。洞穴里面的石头多半是不光滑的,带毛刺的,岩石表面纹理疏散、松弛,质地比较脆弱,承受力比较薄弱。地表面容易崩塌形成凹陷。据本人推测这个地方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是火山爆发过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死火山了。因为从很多带毛刺的岩石表面来看就知道:一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高温高压喷射出地表面后,岩石的表面留下参差不齐的痕迹,经过多年的风化后,坚固的依然存在,脆弱的不断脱落,所以呈现出今天的岩石表面不规则的毛刺来;二是在方圆不到两三公里的地方竟然有底下暗河、涵洞、旱洞、竖洞、溶洞若干个,而且大小深浅不一、形状各异。
对于此种地形地貌直接产生的危害是:对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容易带来一定程度的旱灾。因为雨季产生的水容易流失掉,根本储蓄不住,此其一;其二是:地表面的地层承受力比较弱,不能在地表面大量兴建土石工程。或者开挖隧道。因为地面以及山坡里面可能是中空的,如果某个地表层的重量超过一定的承载限度就会产生局部崩塌的危险。
至于有人会问:喀斯特地貌会不会发生地震啊?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明确的回答他们: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为什么呢?因为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即大陆板快相互挤压而产生的能量积蓄到不能释放的地步以后就会像原子弹一样产生大爆炸。大凡有地震的地方,地面以下是基本没有洞穴的。如果要是有而且具有一定比例分布的话,那么那个地方也就根本不会有地震了。这个也正是四川、云南、贵州虽然都处于周边接壤的一个西南地区,四川地震频发,而贵州、云南却相对相安无事的一个重大原因之一。当然这跟两个省份的地质层间的结构和岩石的质地不同和是否处在地震带上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地震带就好象一列火车当中的每一节车厢的连接带的间隙一样。如果一列火车发生碰撞,那肯定是火车车厢连接带处的损伤最大。因为这个地方是最薄弱的环节。为什么人体一旦倒下,首先折断、损伤的是我们的四肢骨节的连接带,然后才是硬着陆部位呢?跟地震是一样的道理。大凡有喀斯特地貌的地方即使处于地震带上,如果发生地震的话也会比不是喀斯特地貌的地方损失相对轻微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地壳板快产生的运动能量可以从地底下的洞穴里释放出来,大大地削弱了地层深处积蓄的爆发能量。这正如一只膨胀气球如果身上没有一点缝隙的话,那最终注定是要产生爆炸的。相反,如果其身上到处都是缝隙、孔洞的话,这只气球是绝对不会膨胀到爆炸的。因为它没有产生爆炸条件啊!喀斯特地貌最大的威胁也只是某个地面产生局部的崩塌和凹陷,但绝对不会产生大面积的跨塌(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像大城市一样修建成片的高大建筑物)。
为此。针对上述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成因及危害,提出本人的一点预防方法,供那些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贫乏的地方老百姓在生产、生活、建设中作为参考。
一、针对于低海拔地区:民居以及田土间种植物来说,位置应适当提高,尽量避免在河谷低水位、溪流边发展种植业、蓄牧业与工业。以免遭到长期的雨季和汛期的雨水淹没、冲刷,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损失。
二、针对于高海拔的地区:尽量要作好防旱抗旱的准备工作,在雨季蓄水待旱。另外尽量修建木质住房,避免大面积深挖建造,兴建大型土石工程。以免局部的崩塌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当然条件好的家庭非要修建大面积高层次的建筑物时,必须请专业的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做好详细的调查、了解和论证、测算之后,方可大面积建设房屋,兴建土石工程。
以上是本人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危害与预防方法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有关地质专家的观点有些出入,纯属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希望能提高居住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的乡亲和同胞们对喀斯特地貌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以便正确决策、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减少不必要损失。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和乡亲们提出批评和指正为谢!(关于相关考察图片暂时未能上传,在以后再补上,以作为论证证据)。

收起

危害: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塌陷。
形成: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

全部展开

危害: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塌陷。
形成: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村庄多数位于山脚山坡下或灾害点下游,滑坡、崩塌十分发育; 2、岩石裸露的山区。由于植被退化,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石碎裂,山体(危岩)崩塌较发育; 3、各类采矿区。露天采石场不规范的开采方式,给崩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井下开采,由于地压影响和废碴、尾矿的随处堆放,常造成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大、中型水库的环山渠道。由于渠道开挖时,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加上部分渠道年久失修,遇上连续降雨,土层水份饱和,塌岸、渗漏、溃决等,容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及下游的公路、村庄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倚山而建的各类建筑物。由于在山脚或山坡修建房屋,人为地促使山体边坡破坏,或在岩体断裂面上修建各类建筑物,加大主动岩体的重量,从而人为地引起滑坡的发生; 6、是城镇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原城镇建设大多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房屋密集,加上大量抽取地下水,常形成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
可以参考中央十台的《地理中国》节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