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 >如何进行阅读分析?我希望能了解他的许多作品的意义,但我年龄小(小学...)不能明白更多的东西,希望大家提供信息.阅读分析大概这样写:1.文章写了什么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6:53:57
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 >如何进行阅读分析?我希望能了解他的许多作品的意义,但我年龄小(小学...)不能明白更多的东西,希望大家提供信息.阅读分析大概这样写:1.文章写了什么2.

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 >如何进行阅读分析?我希望能了解他的许多作品的意义,但我年龄小(小学...)不能明白更多的东西,希望大家提供信息.阅读分析大概这样写:1.文章写了什么2.
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 >如何进行阅读分析?
我希望能了解他的许多作品的意义,但我年龄小(小学...)不能明白更多的东西,希望大家提供信息.
阅读分析大概这样写:
1.文章写了什么
2.文章怎么写.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文章写得怎样
5 学到了什么.
我把赏金放得高高的哟~

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 >如何进行阅读分析?我希望能了解他的许多作品的意义,但我年龄小(小学...)不能明白更多的东西,希望大家提供信息.阅读分析大概这样写:1.文章写了什么2.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记得
有这文章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1937/3)
林思云译
? 译者按:鲁迅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鲁迅逝世后,藤野先生也写了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发表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三月号的《文学案内》上.以下是该文的译文.
? ?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支那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 周君身材不高,脸园园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支那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 如果留下来当时的记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记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虽然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对他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 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
? 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和周君一起照过像.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 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支那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没有孩子?
? 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
第二个问题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和蔼,方正,质朴, 博学,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寿镜吾具有反清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辱国丧权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昆山顾炎武之为人,更名绛,字太炎,学者称太炎先生,为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其对中医学素有研究,有多篇医论登诸江浙间医报、杂志,从者如流,如现代名中医章次公、潘国贤即曾受业于章太炎.章太炎曾任苏州国医学校名誉校长,1936年夏去世

怎么提问的方式是一样的~那我就把我的话复制一便把~
你这个问题也许不能帮助你~而且的的问题里也有很幼稚的话~但我告诉你~这些你要去自己感悟~我现在还记得我的高中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送我们一个“悟”字~我希望你也能自己去悟~你现在要做的要写的就是~读了这个~你想到了什么~不需要考虑你的老师可能会认为你写的有多浅显~在你自己的悟的过程中~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全部展开

怎么提问的方式是一样的~那我就把我的话复制一便把~
你这个问题也许不能帮助你~而且的的问题里也有很幼稚的话~但我告诉你~这些你要去自己感悟~我现在还记得我的高中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送我们一个“悟”字~我希望你也能自己去悟~你现在要做的要写的就是~读了这个~你想到了什么~不需要考虑你的老师可能会认为你写的有多浅显~在你自己的悟的过程中~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收起

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的时候的一位很好的日本老师!
就是写些他自己觉的很好的地方反映日本人的坏!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我们...

全部展开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本文的叙述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二)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我”,并主动问“我”上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我”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在藤野先生亲切和蔼的谈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既尊重学生——“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也尊重科学——“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3.关心解剖实习。“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作者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精神特征。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收起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上有四种意见: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种:主要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

全部展开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上有四种意见: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种:主要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第三种: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第四种: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清理自己1904年至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点转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第三部分,写鲁迅怀念藤野,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温暖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的思想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回头总结自己二十年前弃医从文,走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改良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既不符合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抒写的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主题却是“我”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怀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机会结识藤野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关。写看幻灯片后中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离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忆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从作品的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鲁迅所以建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篇散文怀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的主题反映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作品写于1926年,反映的事情发生在1904年。从1904年到192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进入到由无产阶级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这种深刻变化,对鲁迅思想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到1926年,中国广大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开展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鲁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勇士,跟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御用文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鲁迅在这时写《藤野先生》,是以藤野的光辉形象来对照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丑类的形象。鲁迅对藤野的怀念,是想召唤有志于救国的人们,以藤野先生为效法的榜样。
从作品本身来看,涉及的地区不止一处,有东京(其中包括上野)、日暮里、水户、仙台;涉及的事有留学生会馆里的见闻、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藤野先生的关怀……涉及的人物除藤野之外,还有清国留学生和日本学生。所有这些都只是构成作品的材料、情节的内容,还不是主题。主题是作品通过一系列丰富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一篇散文,作者可以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人间仙境,自由驰笔,但主题思想必须是统一的。这就是大家说的形散神不散。《藤野先生》的情节发展,都是为塑造藤野这一形象而展开的。这篇作品的基本情节是写作者跟藤野相识的过程,通过两人第一次见面到交往,以至离别,来描绘藤野的外貌以及他的精神世界之感人。所以说作品情节的展开,都跟塑造藤野的形象分不开。
有人要问,为什么主人公藤野的出现,作者安排在几大段篇幅之后,这是否影响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作品来进行具体分析。作品一开头,就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一些“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过着腐化的生活。鲁迅对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作了如此深刻、生动的描绘,给予如此的轻蔑和憎恶,决不是在怀念藤野之外,另树一主题加以发挥。鲁迅认为在这些人身上是看不到中国的出路的。这正是欲写晨光,先写暗夜;欲写青松,先写草萎。写“清国留学生”,实际为藤野的出场做了有力的衬托和烘染。这不仅没有游离主题,而恰恰是与作品的主线紧紧相扣的。
作品紧接着用较长的篇幅,回忆自己在仙台医专学习的经历,写出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刻印象和自己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值得寻味的是,在写藤野之前,又有大段的叙述,如从东京赴仙台途中,不但提到日暮里,又突出写了自己到水户后,对曾经进行过反清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并客死在水户的明末思想家朱舜水的景仰。鲁迅突出写对朱舜水“客死的地方”的记忆,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顾名思义,见景生情。对日暮里,闻其名而忧祖国之衰;对水户,忆往事而增救国之志。这就无怪鲁迅跟藤野相识后,有如知友与同志。当时,仙台的生活是艰苦的。鲁迅为了救国学医,不怕天寒路远,过着每天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的清苦日子。从凭吊朱舜水一直到仙台受到种种歧视,鲁迅的心情极为忧愤。藤野的出现,使鲁迅眼前一亮,感到“以平等待我”的藤野,是唯一能理解并同情弱国弱民的辛酸的严师挚友。
作者以朴素而平凡的语言描写了藤野的第一次出场。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藤野,以他朴实的自我介绍,简朴的衣着,严谨的治学,热忱的工作,给鲁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藤野对鲁迅关切的谈话,为鲁迅精心修改笔记,认真订正鲁迅画的解剖图,细心辅导鲁迅第一次解剖实习……这一切,只有那种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科学研究的严肃学者才能做得到。如果我们把“清国留学生”专心于使自己的辫子“油光可鉴”,和藤野“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对照看,就不难发现,鲁迅是在借藤野的形象提倡一种认真、实干、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所应该学习的。
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都把“舍身求法”“拚命硬干”“刻苦实干”“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作为革命者的特征加以赞扬。
在直接描写藤野时,作者特别着重颂扬了藤野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平等态度和热忱关怀。作者一方面通过“漏题风波”和“电影风波”两个细节,揭露了日本某些被军国主义毒害至深的青年的种族偏见。另一方面,又写到自己到日本后所受到的嘲弄和变相的歧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激愤。而藤野却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鲁迅,这对一个长期生活在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惜别一节,写出了鲁迅和藤野之间的深厚情谊。鲁迅在告辞藤野的时候,深知自己所敬佩的老师是不希望他放弃解剖学的,终于说了一次并不能安慰藤野先生的“谎话”。从感情上鲁迅不愿离开藤野。鲁迅既爱科学,也爱藤野,但为了救国的理想,又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便毅然向藤野告别。而藤野,虽然爱自己所从事的解剖学,也爱鲁迅,但当鲁迅做出决定后,并不十分阻拦鲁迅的离去。这一切,都使人能体味出他们的思想深处是相通的,这共同的思想就是:在排除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和交流世界的科学文化。这种思想情操,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崇高的、光辉的。
作品在写完惜别之后,并未就此结束,紧接着就是大段作者对藤野的怀念:对藤野修改过的讲义长期珍藏着,以及藤野所赠的照片对自己的鼓舞。这些细节,又进一步烘托出鲁迅对藤野的怀念之情是多么深厚、真挚。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组织、调动大量材料的目的,都是为了塑造藤野这一光辉形象,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这位毕生难忘的老师的思念。因此,我认为《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的主题是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其他情节和事件的安排,都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但不能取代这一主题。
也许有人会问,在1926年阶级斗争那么激烈的年代,向中国读者介绍藤野这样一位学者,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在当时,鲁迅着意回忆并歌颂藤野是很有意义的。作品使读者了解到,在外国都有这样正直的人同情中国人民,为什么中国人民自己不应该更爱自己的祖国,并为它光明的未来而奋斗不息?这就有助于培养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同时,作品既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鞭笞,也是对为帝国主义效劳的“正人君子之流”有力的一击。文章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是显而易见的。

收起

好哦

正如上面所说,但有的也不可取的。。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