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盲从的小故事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5:17:29
谁有盲从的小故事呢?

谁有盲从的小故事呢?
谁有盲从的小故事呢?

谁有盲从的小故事呢?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上掉下来.
这些毛毛虫遵守着它们的本能、习惯、传统、先例、过去的经验、惯例,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好了.它们干活很卖力,但毫无成果.它们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小故事,由此可以想象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时是不是也犯毛毛虫的错误,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不相信自己了,盲目效尤别人的做法,导致自己失败呢?
其实人在有些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盲目跟从那些所谓权威,一旦他们发生失误,全部人生都变得失败.
思考,而不是盲从.
  记得莎士比亚有句话说的好:“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失败的原因.”这在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比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而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当然,自信不等于专己,古人云:“多见者博,多闻者知,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我们暂且把“专己”叫做“过度自信”吧,“过犹不及”,历史上因为这种过度自信,独断专行最后遭到孤立灭亡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但因为听进谗言致使名声扫地、小人当道者也不乏其君,看来,要相信自己又要察纳广言,但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睿智聪慧的头脑.说到这里,您是否想起了一代名君赵惠文王?
  在为秦王要以城换璧而左右为难之际,赵惠文王听取宦者推荐,召见蔺相如,并接受蔺相如的建议,“宁许以负秦曲”,争取了主动.在渑池会前,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参加.廉颇蔺相如进谏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不顾个人安危,去赴渑池会.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要挟的念头,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以国事为重,确实难能可贵.
  同时,赵惠文王的纳谏,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经过比较分析后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正是因为他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又能自己用脑分析、权衡利弊,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来,广开言路,虚心从谏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重要而可行的.同时,自信且善于思考,而不盲从更是要切记的.
  白居易有话说:“不弃狂夫之言者,然后嘉莫可闻也.”我们说:“自信又不拒谏者,然后距成功不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