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7:08:08
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

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
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
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
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
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
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哪些理想实验
6争论的过程
7这次争论得到了哪些成果
8最终谁胜谁负

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
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
量子力学建立以后,对于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和哲学意义,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数学家等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争论之深刻、广泛,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在这其中,以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
1.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
1921年玻尔在丹麦哥本哈根创建了理论物理研究所(1965年改名为玻尔研究所).并很快成为当时国际上公认的物理研究中心.逐渐形成了以玻尔为核心、以哥本哈根的名字命名的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代表人物有玻尔、海森堡、泡利和玻恩等.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和玻尔的“互补原理”构成了哥本哈根学派诠释量子力学的两大主要支柱.1927年后,逐渐为大多数物理学家所接受.因此被人们称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①波函数的几率诠释:在微观领域里,力学的因果律和决定论都遭到了破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发生各种不可预测个体量子过程,每次测量都会由于观测仪器与客体之间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而引进新的实验条件,使通常情况下的因果链被打断.所以在量子力学中,人们必须放弃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和决定论,而把几率性看成是本质的.
②测不准关系:1927年,海森堡在论文《量子论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可观测内容》中,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为了说明他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观测一个电子.由于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波波长的限制,为了精确确定电子的位置,应该使用波长短的光,而波长越短,光子的动量越大,根据康普顿散射,引起电子动量的变化就越大.因此电子的位置愈准确,就愈难确定电子的动量.反之亦然.
海森堡认为,微观粒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的波;当人们用宏观仪器观测微观粒子时,就会发生观测仪器对微观粒子行为的干扰,使人们无法准确掌握微观粒子的原来面貌;而这种干扰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就像盲人想知道雪花的形状和构造.通过仔细分析,海森堡得出电子坐标的不确定程度Δx和动量的不确定程度Δp遵从:Δx•Δp~h;同样,能量和时间这种正则共轭物理量也遵从测不准关系,海森堡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③互补原理:海森堡认为,测不准关系的存在,表明了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这些经典概念在微观领域的适用界限;玻尔则认为这一原理并不表明粒子语言和波动语言的不适用性,只是表明同时应用它们既是不可能的,但又必须同等应用它们才能对物理现象提供完备的描述.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相性,正是用经典语言描述微观客体的结果,但经典理论中波和粒子这两种图象却不能同时存在,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并且,无论是那一种图象都不能向我们提供微观客体的完整描述;只有把这两种图象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微观客体的完整描述.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这种互补概念适用与整个物理学,甚至成为一种哲学原理.
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①可观察量是建立理论的基础和依据.
②量子跃迁是量子力学的最基本概念.
③描述微观客体的波函数是一种几率波,粒子出现的几率由波幅的平方所决定.
④从实验中所观察到微观现象,满足测不准关系和互补原理.
2.爱因斯坦的观点
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另一部分物理学家,如薛定谔、德布罗意等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因果性还是几率波?早在1920年1月27日,爱因斯坦针对泡利反对连续区理论的观点表示了他自己对“完全的因果性”的信念.1924年4月爱因斯坦给玻恩夫妇的信中,他针对玻尔关于辐射的波动在本质上是几率波的假设而评论说:“玻尔关于辐射的意见是很有趣的.但是,我决不愿意被迫放弃严格的因果性,将对它进行更强有力的保卫.我觉得完全不能容忍这样的想法,即认为电子受到辐射的照射,不仅它的跳跃时刻,而且它的方向都由它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选择.”
②量子力学仅可建立在可观察量的基础上?爱因斯坦对这一观点也提出异议.1926年春天,他在海森堡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的观点.
3.论战的爆发
①序幕:1926年9月,薛定谔应玻尔的邀请,到哥本哈根介绍他的波动力学.在结束时,薛定谔提出应该放弃量子跃迁的概念,而代之以三维空间的波来描述微观客体的行为.即以传统的连续性观念,代替量子力学理论中的间断性观念.薛定谔的这一想法一提出来,立即遭到玻尔的强烈反对.这一争论可以看做是爱因斯坦和玻尔争论的序幕.
②玻尔的互补原理:1927年9月,在意大利科摩召开的一次纪念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逝世一百周年的会上,玻尔第一次提出了“互补原理”.这篇演说不仅用物理学语言,而且还用了大量的哲学语言.这使科学家们感到震惊.薛定谔和老厄不赞成玻尔的观点,尤其是不同意把物理学建立在测不准关系或其他不确定的统计解释上.
③论战开始:几个星期后,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会议主题是“电子和光子”.在玻恩和海森堡做关于矩阵力学的报告时指出:“我们主张量子力学是一种完备的理论,它的基本物理假说和数学假说是不能进一步被修改的.”这番话无疑是向不同意见提出了挑战.接着玻尔阐述了他的“互补原理”,重复了他在科摩会议上的观点.由于爱因斯坦一直对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感到不满,他曾在1926年12月给玻恩写信时说:“上帝不是在掷 子”,当玻恩问到爱因斯坦的意见时,爱因斯坦表示赞同量子力学的系综几率解释,但不赞成把量子力学看成是单个过程的完备理论的观点.(爱因斯坦对测不准关系和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极为不满,认为这是由于量子力学主要的描述方式不完备造成的,所以只能得出不确定的结果.)爱因斯坦的发言掀起了波浪,也从此引发了他和玻尔之间就量子力学诠释问题的公开争论.
④爱因斯坦的单缝衍射实验: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单缝衍射”理想实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图所示.一束电子射向遮光屏S,通过小孔O在半球面胶片P上得到衍射图像.这可用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同德布罗意---薛定谔波相对应的,不是一个电子,而是一团分布在空间中的电子云”; |Ψ2|表示在被观察的那一部分空间电子云中,一个粒子存在的几率.“量子论对于任何单个过程是什么也没有说,它只是给出关于一个相对说来无限多个基元的集合的知识”;
第二种观点认为, “量子论力图完备的描述某些单个过程.落到S上的每个粒子,不是由位置和速度来表征,而是用一个…德布罗意---薛定谔波束来描写的.这个波束经受了衍射之后,它的一部分落到胶片P上.” |Ψ2|表示在所考察的时刻一个特定粒子存在于所给地方的几率.“这样,量子论是研究一个单个过程,并且力图充分的描述全部的事实和规律性.”
爱因斯坦认为,第二种观点包含了第一种观点的全部结果,但相反的论断却不能成立,这是同相对性的假设相矛盾的.
接着他具体阐述了反对第二种观点的看法:“如果认为, |Ψ2|是简单地给出了在被观察的胶片上的某一部分在给定的时刻某个粒子存在的几率,那么,由此就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同一的基元过程在胶片的第二个或者更多个地方起作用.然而,认为对应于|Ψ2|的,是表示一定粒子存在于完全确定的地方的几率,这样的一种解释就必须以完全特殊的超距作用为前提,而不允许连续分布在空间中并且同时在胶片的二个部分表现出自己的作用的波的存在.”
玻尔经过认真思考,指出:不能避免在测量时仪器对电子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即电子与狭缝边沿的相互作用.
⑤双缝干涉实验:爱因斯坦又想出了一个类似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如图所示.如果让大量电子通过A、B,会在屏C上出现干涉条纹.若控制电子枪O,让它一个一个的发射电子,屏C上就会出现一个一个的亮点,并可测量他们的位置.如果分别关闭M或N,就可以知道电子是通过M还是N,从而可测出电子的准确路径.
由干涉条纹可计算电子波的波长,从而可精确确定电子的动量.否定了测不准关系.
玻尔经过认真思考后反驳说,如果关闭狭缝N和M中的任一个,实验状态就完全改变了,在双缝开启时出现的干涉现象就不再出现,实验回到了单缝状态,只不过先后通过了两条单狭缝,等于多了一次与狭缝相互作用的不确定因素.更重要的是,电子行为依赖于壁障上有没有另一条狭缝,即依赖于我们对实验的安排.这样,玻尔把爱因斯坦用来反驳互补原理的理想实验,反而变成了用互补原理说明波粒二相性的例子.
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质疑被玻尔化解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他说过一句充分表达内心信念的名言:“你相信掷 子,我却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中的完备定律和秩序.”
4.争论的高潮
在1930年10月召开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达到一个高潮.会议主题是“物质的磁性”,不过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却成了实际上的主要内容.起因是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新的理想实验,试图从能量和时间这一对共轭变量的测量来否定测不准关系.
①“光子箱”实验:如图示.一个光子箱悬挂在上底座上,不消耗辐射能.箱壁上开一小孔C,并设有用计时装置控制的快门.箱子下面挂一重物G,整个箱子重量可由装在箱子外面的指针测定.在从快门打开到闭合的时间Δt里,只让一个光子飞出;Δt可通过计时装置精确测定;由于飞出一个光子而引起的整个箱子的质量改变Δm也可精确测定,由只能关系式即可计算出能量的变化ΔE.这样Δt和ΔE就可同时精确测定.测不准关系不再成立.
听了爱因斯坦“光子箱”的发言,据说当时玻尔“面色苍白,呆若木鸡”.面对这一严重挑战,玻尔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思考,终于找到了爱因斯坦的疏漏之处,第二天玻尔做了一个漂亮的回答.他指出,如果光子箱的重量是用弹簧秤来测量的,那么当光子飞出去而引起箱子的重量发生变化时,箱子必将沿重力方向发生运动.这时,即使重量的测量是准确的,但是由于箱子在重力场中发生了位置变化,箱子内的钟的快慢也将因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而发生改变,从而使时间的测量产生一个不确定量.玻尔由此得出结论:用这种仪器作为精确测定光子能量的工具,将不能控制光子逸出的时间.
爱因斯坦精心设计的“光子箱”理想实验,不但没有难倒玻尔,反而成了测不准原理的一个绝好例证.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玻尔的结论无可指责.
② “EPR佯谬”: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之后,爱因斯坦承认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量子力学理论在逻辑上的自恰性,但是仍坚持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1935年5月爱因斯坦和美国物理学家波多尔斯基(B.E.Podolsky)、罗森(N.Rosen)合作发表了《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对量子力学完备性提出了有力的反驳,即“EPR佯谬”.文章在论述完“完备”理论的必要条件和鉴别“物理实在”的充分条件后认为:对于一对共扼物理量只能是:或者认为量子态Ψ对于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或者是对应于这两个不能对易的算符的物理量不能同时具有物理的实在性.
最后爱因斯坦等人得出结论: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只能描述多粒子组成的体系(系综)的性质,而不能准确的描述单个体系(如粒子)的某些性质;但是一个完备性的理论应当能描述物理实在(包括单个体系)的每个要素的性质,所以不能认为量子力学理论描述是完备的.
③波尔对“EPR佯谬”的应答:波尔认为,不可能以毫不含糊的方式来确定EPR所指的那些物理量,因为物理量本身就同测量条件和方法紧密联系着,确定物理量的这些条件使EPR所做的关于“实在”的定义在本质上就含糊不清了.玻尔认为,任何量子力学测量结果的报道给我们的不是关于客体的状态,而是关于这个客体侵没在其中的整个实验场合.这个整体性特点,就保证了量子力学描述的完备性.
5.没有结尾的尾声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争论平息了一个时期.直到1948年,爱因斯坦对EPR佯谬又做了一次深入的讨论.1949年玻尔也发表了《就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论问题和爱因斯坦进行商榷》的长篇文章,但基本都属于“各说各的”的历史追述,而不像以前那样针锋相对的论战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科学论战.爱因斯坦完全承认,统计性的量子理论为理论物理学代来了极其重大的进展;这个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把二相性以逻辑上令人满意的方式统一起来的理论.玻尔更是这样,据他的助手回忆,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玻尔习惯上总是先考虑爱因斯坦是怎样想的;1962年11月18日玻尔逝世时,人们在他工作室的黑板上发现了两张草图,其中之一就是爱因斯坦的光子箱.
6.意义
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使量子力学的意义不断得到澄清,一步步逐渐深入的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本质含义.这场争论也是量子力学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争论的一个中心论题是:科学规律本质上是因果性的,还是概率性的?
这场争论并没有破坏他们的友谊,他们相互尊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代物理学家惠勒(J.A.Wheeler)说:“我不知道哪里还会再出现两各更伟大的人物,在更高的合作水平上,针对一个更深刻的论题,进行一场为时更长的对话.”
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按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说,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当体系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被知道时,可以根据运动方程预言它的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
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在这里只有显态才符合经典物理学实在的含义.
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
玻尔:谁如果在量子面前不感到震惊,他就不懂得现代物理学;同样如果谁不为此理论感到困惑,他也不是一个好的物理学家.
总之,量子力学冲破了经典物理的局限,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有力武器.普朗克、卢瑟福、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等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勇于探索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争论的焦点是电子和光子。最后爱因斯坦棋输一着。

索尔维会议
——量子力学论战
材料物理 谢楠 0310270
*
* 量子力学产生以来,正确性以被大量实验验证。
* 然而,量子力学存在一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量子力学是否是完备的,波函数是否精确描写了单个体系的状态。

1.前奏
*
...

全部展开

索尔维会议
——量子力学论战
材料物理 谢楠 0310270
*
* 量子力学产生以来,正确性以被大量实验验证。
* 然而,量子力学存在一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量子力学是否是完备的,波函数是否精确描写了单个体系的状态。

1.前奏
*
*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
1.波函数精确地描述了单个体系的状态。
2.波函数提供统计数据,测不准关系的存在是由于粒子与测量仪器之间的不可控制形。
3.在空间,时间中发生的微观过程和经典因果律不相容。
1.前奏
*
* 爱因斯坦对此并认同,一个没有严格因果律的物理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 他认为:量子力学可能出了问题。
* 一场世纪大辩论即将展开。

1.前奏

2.第一此论战
*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召开,主题是光子和电子。


派系
* 会议分为三派:
* 实验派:布拉格 康普顿

* 歌本哈根学派:波尔 波恩 海森伯

* 爱因斯坦派:爱因斯坦 德布罗意 薛定谔


论战展开
罗意德布罗意说:粒子是波场中的一个奇异点,波引导着粒子运动。
泡利狠狠批评这个理论,举出一系列实验结果反驳德布罗意,德布罗意被迫放弃自己的观点。


海森伯和波恩说:我们主张量子力学是完备的,它的基本物理假说和数学假设不能进一步修改。他们攻击薛定谔的电子云。
薛定谔承认自己的计算不完美,但谈论电子轨道是胡扯。


爱因斯坦发言
爱因思坦终于说话了,他提出一个模型:
一个电子通过一个小孔得到衍射图像。
爱因斯坦指出两种观点:
1.这里没有一个电子,只有一团电子云
2.的确只有一个电子,波函数是“几率分布
爱因斯坦反对观点2,因为:
这种随机性表明同一过程产生不同结果。
即感应屏的许多区域同时对电子观测作出反应。
而这似乎暗示一种超距作用,从而违背相对论。


海森伯的回忆
“讨论很快就变成一场爱因斯坦和波尔之间的决斗。”
“我们一般在旅馆用早餐就见面,于是爱因斯坦就描绘一个思维实验,他认为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歌本哈根解释的内部矛盾.”
“一般来说玻尔在傍晚的时候就对这些理想实验完全心中有数,他会在晚餐时把它们分析给爱因斯坦听。爱因斯坦对这些分析提不出反驳,但在心里他是不服气的。”


爱因斯坦的失利
* 爱因斯坦如此虔诚地信仰因果律,以致决不能相信哥本哈根那种愤世嫉俗的概率解释。
* “上帝不掷骰子!”
* 但是第一次论战他输了。输给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


第二次论战
* 三年后的秋天,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赛尔召开。


爱因斯坦的算盘
* 爱因斯坦凭着和玻尔交手的经验知道:
* 在细节问题上是争不出个什么所以然
* 他必须得瞄准最关键的精髓所在:不确定性原理!


爱因斯坦提出光箱实验
* 箱子里有若干光子。
* 打开时间Δt ,只放出一个光子,Δt确定
* 于是箱子轻了Δm ,可以用理想的秤测出
* 将Δm代入E=mc^2, ΔE也确定
* ΔE和Δt都确定,测不准原理
ΔEΔt > h/2π不成立



*
* 这个实验的精髓所在是:
在精确测量Δt时,可以精确测量Δm
而Δm可以由质能方程转化为精确的ΔE
ΔE,Δt都是精确的,测不准关系失效了
* 玻尔对此毫无准备,他脸如死灰,呆若木鸡


第二天,玻尔的胜利到来了
Δq
* 玻尔指出:
* 一个光子跑了,箱子轻了Δm
* 用弹簧秤秤,设置零点,设位移Δq
*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箱子在引力场移动Δq, Δt也相应改变ΔT
* 可以计算:ΔT>h/Δmc^2
* 代入E=mc^2得ΔEΔT > h/2π



这次轮到爱因斯坦说不出话了
*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翻了他自己。
* 哥本哈根学派大获全胜。
* 玻尔又赢了。


爱因斯坦并不甘心
* 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哥本哈根的解释是没有矛盾的,量子力学依靠概率论。但他认为这种统计描述并不是完整的“图像”。
* 用爱因斯坦自己的话说,量子力学理论是不完备的,波函数并不能精确描写单个体系的状态。它所涉及的是许多体系,只是一个“系宗”。
* 哥本哈根学派的统计描述只是一个中间阶段,应当寻求更完备的理论。

与此类似,玻姆的理论认为:
* 目前量子力学之所以是一个统计理论(哥本哈根派的解释),是因为存在还未发现的隐变量。个别体系的规律,正是由它们决定。
* 如果能找出隐变量就可以准确地决定微观现象每一次测量的结果,而不只是决定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几率。
* 也就是说,如果发现隐变量,那么因果律还是存在的,“上帝不掷骰子”。


尾声
* 爱因斯坦没有出席第七届索尔维会议,由于纳粹德国的迫害而背井离乡。
* 而这次会议的主题已改成原子物理。
* 量子力学的索尔维会议已经结束了。

尾声
*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次完结。
* 1935年,薛定谔发表论文《量子力学的现状》,提出了恶梦般的猫实验。
* 对次,哥本哈根学派只能吞下苦水,承认那只猫是处于“死活混合”的幽灵态。
* 他们对次的解释甚至涉及了“意识”。

尾声
* 索尔维会议如一个历史舞台,见证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与存在。
* 爱因斯坦似乎成了“反派”,扮演着与当年那些妄图推翻相对论的人相似的角色。
* 而玻尔经受住这些考验,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广泛流传。

收起

我的天,果然是高分题, 解释得好详细

精彩!

第五界索维尔会议 关于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问题(详细过程)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涉及到了哪些物理公式或现象3爱因斯坦提出了哪些理想实验(质疑波耳)4波耳是怎样回击的5这次会议还诞生了 波尔、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之争是什么? 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世纪之争如何评价 爱因斯坦在索尔维会议上提出的 光子箱 思想实验为什么反而证实了波尔观点合理 爱因斯坦 波尔关系爱因斯坦 波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啊? 【高分】爱因斯坦和波尔论战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啊? 波尔和爱因斯坦到底谁的贡献大?爱因斯坦有炒作的成分吗?你自己去查查“波尔”是谁! 关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盒佯谬如果光盒不是用波尔设置的重力场模型,而是用电子秤,是否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爱因斯坦光子箱实验,找不到波尔的推导过程,谁能给个详尽的过程通过相对论的公式推出测不准原理的公式?关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箱实验.波尔的推导过程不太懂,谁能给个详尽的解释通过相对 爱因斯坦和波尔之间的争论反映了科学的什么问题 关于波尔模型“波尔建立量子化的氢原子模型”这句话错在哪?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关于爱因斯坦的名言 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爱因斯坦与波尔.如果用他们两个的例子来写“对手就是朋友”,该从哪个点入手?就是该怎样写?具体一点.该怎样叙述他们的事例? 英语翻译请问牛顿的经典光学,波尔的原子模型,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应该如何翻译?准确的翻译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什么和波尔的什么再一次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纯种波尔山羊与黑山羊杂交的后代可不可以留做种羊然后与纯种波尔母羊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