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6:51:34
关于乡愁

关于乡愁
关于乡愁

关于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余光中的这首诗,把“祖国大陆”与“台湾”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赏析: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