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4:43:57
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康德与启蒙怎么样
其实这算不的什么书评,只是读了这个,引起自己对启蒙的一些思考. 自康德明确提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问题以来,知识分子们对启蒙的反思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大家最熟悉的应当是“五四”启蒙运动和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对于启蒙本身的学理探讨,对于启蒙的成败得失,讨论和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从传统媒介蔓延到了网络.远的不说,最近在“法律思想网”(http://law-thinker.com)和“中间思想文化论坛”(http://www.zhongjian.net)上,我就看到了许多人对此问题发表的看法和意见.这些讨论和争论让我想起了在《哲学门》(北大哲学系主办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卷(2000)第二册看过的一篇争论文章《何怀宏-倪梁康/关于良知的通信》.两位学者也是就“良知”的含义相互争论,现引用倪梁康在回信中的一段话:“我同意你关于在学术界展开学理性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的想法,这是一个成熟的学术研究界所应当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特征.而且我想,与其去单纯地呼吁和倡导这样的风气,还不如去具体地从事和实施这一类的批评.简言之,我们可以在这里以行代言.” 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倪先生这个意思的.我们每个人当然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经验、体验,这个独特可能是经历本身是全新的、别人没有经历过的,更可能是全新的组合——借用生物学的术语,前面一种情况是基因突变,后面一种是基因重组.因此,大家对“启蒙”含义的理解不同是完全正常、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都各说各话,那么还有什么交流的必要和意义?《庄子61秋水》中写道:“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如果真按庄子和惠施这样,我们彼此根本就无法用语言交流了,所以我们不妨把个人独特的当下体验、理解放在这里,把大家共同承认的一些东西也放在这里(这就是所谓“学术”的东西,如果全世界只有你能懂那是不能叫学术的),求同存异,你理解的、喜欢的我们就多谈点,深入地讨论一下;不感兴趣、不喜欢的我们就少谈或者不谈,这样不是比各自只强调自己的观点而无视别人想法更有建设性么? 对于“启蒙”,毫无疑问我们不可能完全弄清楚,相信也没有人完全弄清楚.韦卓民译的《纯粹理性批判》,开头整理者曹方久提到了韦卓民先生的一个翻译例子:“信念”和“信仰”,“否定”和“扬弃”,将“我否定知识,以便给信仰扫清地盘”改成“我要扬弃知识,以便替信念留有余地”.当然,康德用glaube的时候,如果指一般问题是指“信念”,专门讲宗教问题才表达“信仰”的含义.我们一般用这个词的时候,不光是宗教问题,很多追根溯源的根本问题都属于“信仰”,比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并非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他对宇宙是和谐、有秩序、有规律的信仰,所以他不相信量子理论是个完备的理论.有些东西是信仰领域的,根本无法说清楚——我曾经在武胜路新华书店旁的中南神学院和里面的一些学员聊过天,他们是真的相信上帝,而且他们对自然科学的一些诘难也确实无法用科学来解决.但是,无法最终研究清楚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要去研究了,而且我们不要忘了,维特根斯坦曾郑重地告诉我们,不存在私人语言,哲学的问题是问题表述不清造成的.我个人并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他的看法却无法回避. 对待“启蒙”,还有类似的其他概念、问题,诸如哲学、科学、智慧、正义等,大致有两种不同取向.一是回溯本源,从本民族、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源头,找到最初的本意以及意思的流变;另一是完全不顾历史,仅以当下自身的体验(包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为出发点,然后探讨问题.前一种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无法真的返本复初,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都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后一种其实也是一种连续,因为没有谁能真正完全不受到传统的任何影响(没有文化继承的人和猿猴几乎没有区别).无论那种思路都是不坏的,换句话就是说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所以两方面都应该有人来做. 考察“启蒙”、“启蒙运动”(启蒙主义)的历史含义,简略来说,看到“启蒙运动”,我首先想到的是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启蒙运动,有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贝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有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是休谟;还有德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歌德、康德等.当然,这里指的比较宽泛,比如里面有很另类的卢梭,有批判启蒙所推崇的理性的康德,但他们总体看来都是在试图用光明驱除黑暗,以理性代替愚昧,批判地继承前人文化成果的.后来世界各国破除专制思想的思想界解放都被称作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启蒙运动,象俄罗斯和中国也都先后有过此类运动. 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打破了外界的权威,无论这个权威是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哪个方面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但是,很显然,这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权威,这就是理性.康德看到了理性独断的缺陷,所以他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理性的权利划分界限,在界限之外理性是不应该插手的,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 启蒙理性和17、18世纪科学的兴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一路高歌猛进让所有启蒙主义者都欢欣鼓舞——一个真正的、看的见、摸得着的上帝终于找到了.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用理性对人类的各方面生活都作出理性的判定和安排.然而,20世纪物理学危机(紫外灾难、量子理论完备性争论)、数学危机(集合悖论)、哲学危机(找不到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自身生存危机(两次世界大战),一再告诉我们,人类高度的精神文明并没有随着高度的物质文明而到来,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道德就一定随之进步,人类社会整体多次被拉回到黑暗、迷信和野蛮的状态(中国人是不能忘记20世纪中后叶还会有“文革”发生的).启蒙远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找到的在汉语中“启蒙”连用的都已经是清代的作品,如车万育编的《声律启蒙》,书名就有“启蒙”;章学诚《文史通义61卷五61内篇》中:“惟时文结习,深锢肠腑,进窥一切古书古文,皆此时文见解,动操塾师启蒙议论,则如用象棋枰布围棋子,必不合矣.”《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雨村对冷子兴说的一句话:“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在这些地方,“启蒙”的对象其实还属于孩童的“句读之不知”,而不是“惑之不解”,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指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古汉语的“启”和现代汉语区别很小,如《山海经61中山经》:“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此为“开始、打开”之意.《论语61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为“打开”引申出的“开导”之意,不再是指一种实际、具体的动作行为,而是在思想上使对象的一种领悟了.但“蒙”有点不同.开始指的是一种植物,《山海经61中山经》:“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后来又有覆盖之意,《左传.昭公十三年》:“以幕蒙之.”《国语61卷十八 楚语下》:“今子闻而弃之,犹蒙耳也.”又引申为欺骗的意思,《左传61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但是“蒙”在很早也就有了愚昧无知的意思,如《周易》“蒙”卦经文就有:“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解释道:“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战国策61卷二十六61韩策一》:“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也.”就是说至少在西汉,你跟刘向说启蒙,他的理解应当和现代人的差别不会太大,都知道是一种使对象摆脱愚昧无知状态的思想开导行为. 1994年版的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对enlighten(启蒙)的解释是to give spirtual insight to,直译即“在思想、精神上给以深刻的认识”.编辑也玩了滑头,并不说是谁给了谁以思想上、精神上的深刻见解.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开头写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我们看到,一个人被他人启的这个蒙就是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能力,显然能被启蒙的前提条件一是必须被启蒙者不缺乏理智,二十一三体综合症患者就不行;二是被启蒙者要愿意,跟孔老夫子讲周代的坏话,他是要吐你口水的.既然是启人心智,光是知识就远远不够,还要有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这很象科学与科学哲学的分别——这是怎么回事和为什么这样,科学问答;这个原理、公式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则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