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为什么要写《扬州慢》?为什么?太长的我看不过来~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52:15
姜夔为什么要写《扬州慢》?为什么?太长的我看不过来~谢谢

姜夔为什么要写《扬州慢》?为什么?太长的我看不过来~谢谢
姜夔为什么要写《扬州慢》?
为什么?太长的我看不过来~
谢谢

姜夔为什么要写《扬州慢》?为什么?太长的我看不过来~谢谢
【借用内容体现了作者对今日扬州城冷落的痛心,也揭露了金兵的残忍,暗讽了当局的无能.】
  回答完毕.以下是附带内容.
  姜夔《扬州慢》解读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丙申,淳熙三年的天干地支,即1176年,冬至那天,当天夜里下了雪,到天亮时分,刚刚停止,一“夜”字一“初”字,可以知道“予过维扬”是在清晨.看到满野的荠麦,荠麦兴许长得很高了,若是刚破土则被大雪覆盖了.这是扬州城外看到的,与以前的春风十里的热闹繁华相比,如今冷清荒凉了.然后是进入城中,看到到处都萧条冷落,只有寒冷的水泛出碧绿的色彩在那荡漾.这里有一个疑问,既然前面写了夜里下大雪,怎么这里的水还能泛出碧绿而不结冰呢?这里用一个词“萧条”来写城中景象,用水泛出寒意,空自碧绿来渲染城的荒凉.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到城中行人的稀少,各个店铺约莫是关门,约莫是门可罗雀,生意的冷淡,以前那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繁华昌盛在也看不到了.接着是“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到了暮色,说明词人已经从破晓开始,看了一整天了.现在是傍晚时分,只听到戍守的号角四起,发出悲凉的鸣叫.这里写出了战争气氛仍在,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入夜不是华灯璀璨,笙歌四起,响起的却是悲凉的戍守的号角声,那种战争的紧张,血腥气味似乎又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所以让我怆然,伤心不已.对比往昔,更始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因而特地为扬州谱写了一支新曲子,叫《扬州慢》,并自己填词,歌咏起来.姜夔可是个原创型歌手,能自度曲填词歌唱.虽然现在这支曲子的谱调不能感受了,但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到其风格的悲凉伤感.作者唱给他的老师千岩老人听,千岩老人也很伤感,很赞赏自己学生的才华,讲了句很鼓励的话,将它跟《诗经》的《黍离》篇相提并论.而姜夔把老师鼓励的话写在序言里,却显出对自己创作的不自谦了.成了自我标榜,着实可笑.)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直言之为:到了扬州,要找旅店歇脚住宿.词人表达这层意思的时候,不直接说,到了扬州,而用个方位词,淮左,用赞扬的口吻,名都,又用上扬州郊外的一处胜景“竹西”亭子,用“佳处”来指代扬州.一“名”一“佳”,对扬州的赞美溢于言表.这里给我们填词作诗提供了一种手法,就是不直接点名是什么对象,而选取其中一个跟它有关的事物来代替,这一事物本身的字眼必须是雅致的,这样以来,虽然增加了理解的障碍,表达上绕了弯弯,但给读者的体验会有曲径通幽的效果.这可以叫做曲笔吧.当然,这个代替对象的选用也不是随便来的,姜夔这里是选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处,歌吹是扬州”,这也是江西诗派的无字无来历的影响吧.粤教版教材于“解鞍少住初程”后标点为逗号,似应作句才对).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序言没有点明春风十里,只写荠麦弥望,初看还以为庄稼长势良好,看不出什么荒凉冷落.而这里点明春风十里,以前是舞榭歌台,游人如织的,现在只有绿油油的荠麦,其对比之强烈可想而知.)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一个“窥江”,字面上好象轻松,只是窥探一下,当实际上是金人对长江流域的烧杀抢掠,造成了处处城池荒废,生灵涂炭,连那乔木都厌恶了金人的所作所为.下句的“犹厌言兵”的主语,一般补充为老百姓,其实理解为“废池乔木”也可以,连荒废的城池被焚的树木都厌恶在说到金兵,老百姓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一个“厌”字,蕴涵了百姓无尽的厌恶愤怒和悲伤.)
  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里再次写到序言中的黄昏景象,用悲凉的号角来渲染紧张凄凉的氛围,而一个“空”字,写出了城的萧条残败,这个“空”正是序言里的“萧条”.这里的一个“都”字,很容易让人产生两种理解,一为全的意思,那悲凉的号角声,全在空落落的城中响起.一为都会,就是都会还叫以前的都会,但已经是座空城了.词典多取第一中解释,都,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下片用了杜牧典故写了一半内容.前片用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看看姜夔如何用杜郎故事.用一“俊赏”显得很特别,是一用常见词语的陌生化组接,俊,英俊,引申为善于,特别.俊赏,特别善于欣赏品味,有卓越的鉴赏能力.这是姜夔独创的词语了.算,推测;料想的意思.用了假设手法来写,杜牧如果在今天重来,应该非常惊诧了.即使他那么有才华,也难写出内心深深的感情了.为什么?太伤心.这里又用了杜牧两首诗的词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谴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运用假设杜牧会惊诧,伤心到写不出内心感情来突出扬州城于往昔相比的破败与荒凉.应该说,这也是曲笔,是发挥了想象,运用了典故的曲笔.这一处,启发学生深入,可以提出为什么杜牧那么有才华的一个诗人,却难写出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领会其伤感,进而体会姜夔这么写的用意.)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又选取扬州城中的景色来渲染,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只是波光在荡漾着,清冷的月光非常沉寂,没有声音.这里字面下隐藏着过去多少游人在桥边赏月,桥下的水上荡舟,欢声笑语,喧闹异常,而如今,一切都没有了,只有波光在冷月下孤寂的荡漾着.这么写也是为了突出城池的冷落萧条的.)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惦记着.想到那二十四桥边艳丽鲜红的芍药啊,你开在这里一年一年,是为谁而生呢?这里隐藏了这样的信息:往昔有多少人来桥上赏花啊,那芍药的艳丽芬芳曾获得了多少的赞美与留恋,而芍药又见证了多少温馨甜蜜的故事呢,可现在,冷冷清清,没有人会来观赏它了,芍药也不知为谁而开.往昔艳丽的花朵,成了荒芜空城的刺眼色彩.这么写也是为了烘托渲染扬州城的萧条衰败.
  总评:此词的关键是渲染扬州城在金兵掳掠后的萧条残败冷落荒芜.主要通过景物的渲染来突出这一主题,写到了城外的荠麦,写到了城中黄昏时的悲凉号角,写了百姓对战争厌恶的情感,写到了城内的二十四桥,桥边的红药,还假设杜牧回生重游的惊诧与悲痛,借用这些内容体现了作者对今日扬州城冷落的痛心,也揭露了金兵的残忍,暗讽了当局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