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6:54:09
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索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其人,兼指其书法,明白拈出了“清真”二字.清人钱咏《履园谭诗》说的诗写景物“太切”则“粘皮带骨”,不切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则实可谓是对“空灵”亦即灵幻的具体注脚.写自然景物,是小说创作尤其长篇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红楼梦))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作品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总是既清真又灵幻,宛然一幅幅清丽而富有诗意的画卷,展读一过,令人陶然于醇美之中. 大自然界中变化万千、珣丽多姿的景物,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常常有着十分紧密地关联,因而诗人、作家、艺术家在以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候,也就常常花去不少的笔墨对大自然景物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景物描写中,把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充分融汇在他的艺术笔墨里.由于他继承和发挥了我国古典诗歌词曲的因情咏物、借物抒情的传统,并且打破了诗、词、曲等形式的限制,用活泼明快的白话语言加以描绘,使人与物、情与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仅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而且把人物内心世界充分地揭示出来.《红楼梦》的景物描写是这座伟大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伟大的艺术才华.
  通观《红楼梦》,曹雪芹把四时节气做为全书结构构思的一部分,或者说做为他的著作连贯线索的一个暗隐的肢脉,那是无疑问的.
  曹雪芹不愧为文坛泰斗,他在小说这个时间艺术中,巧妙地揉进了绘画这个空间艺术的笔意,使《红楼梦》的景物描写,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许多场合的写景,乍一看起来是一幅静物素描,转眼之间又觉流动欲舞,恰如电影镜头中的由定格转入动格,连组接的痕迹也难于觉察.
  在《红楼梦》的景物描写中,运用得更多也更妙的手法是白描.所谓白描,就是不傅彩而专事勾勒,就能将客观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中国绘画的传统画技.不过在绘画中,这种手法多用于写入.而在《红楼梦》中,无论写入写景,皆能臻于妙境.如第七十六回写中秋夜月,作者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然后避实就虚,抛开月色写远处飘来的笛音:“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越显得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点头称赏.”接着又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月色:“天上一轮浩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水晶馆鲛鮹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又写黛玉、湘云发现池中一个黑影,随拾了一块小石头向那黑影里掷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后复聚而散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黛、湘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妙句.这里没有任何铺陈,却将天上浩月、池中水月、夜空笛音、水中涟漪、寒塘鹤影、风动月摇等等景色以及人们的感受,写得维妙维肖,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秋赏月图.有人以为曹雪芹笔下的中秋月色,深得苏轼《赤壁赋》的意境,是颇中肯綮的.不过在《赤壁赋》中,是将景色的白描溶入作者的主观抒情与对人生的深沉思考的;而这里的白描,却将人物的感情波澜溶入景色中去了.此中的奥妙,也许可以启发我们,在小说文学中,如何使绘画与散文融和.
  倘使这些纯粹的景色描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在许多有人物活动于其中的景色描写中,就看得更加清楚了.这里不用举更多的例子,单是宝钗捕蝶就足以勾起人们对此的思考.在饯花日这天,众姊妹都齐集园中饯花,独黛玉园与宝玉刚闹过别扭,深锁闺中,于是宝钗便去叫她.后来看见宝玉也向潇湘馆走去,为了避嫌,宝钗便折身回来,“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捕了来玩要,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捕;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姣喘细细.”这里无论写人写景,都系白描,而且达到了“空谷传声,一击两鸣”(脂砚斋评语)的艺术效果.从写景来看,人物活动完全溶入了蝴蝶翩翩飞舞的景色,使画面显得特别生动活泼而又妙趣横生.从写人来看,翩翩飞舞的蝴蝶,撩起了这位少女心灵深处还没有完全被封建礼教扼杀的真率感情,使艺术形象显得特别丰富饱满而又含蓄隽永.这样的描写在《红楼梦》中俯拾即是,如湘云醉眠、黛玉葬花、宝玉吊金钏等等,简直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写人还是写景了.这说明小说中的写景,既不同于绘画中的写景,又不同于散文中的写景,不能单靠画面的明晰和文章的意蕴去打动读者,而必须使画面的明晰与文章的意蕴都成为靠近人物心灵的窗户,或者站在人物的角度去选择观景点,或者就干脆让人物活动在景物之中,组成一个艺术整体,才能唤起读者的审美兴趣.否则,不是景与人隔,就是景与情乖了.
  当我们谈到画技对《红楼梦》景物描写的影响时,不能不叹服于曹雪芹对皴染法的精通.《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从来不大事铺陈,让人一览无余.总是东露一鳞,西露一爪,从局部看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整体看来首尾相应活龙活现,给人以层次感、分寸感与立体感.对大观园的整体描写是这样,对某一亭榭馆斋的个别描写也是这样.以对大观园的整体描写为例,作者主要是通过三次大的游园活动来反复皴染的,这就是宝玉试才游园、元妃省亲游园与刘姥姥中秋游园.贾宝玉试才题对额,这是在大观园刚刚落成的时候.贾政带着贾宝玉以及众清客入园观赏,既是对大观园景色的概览,也是这父子两代在园林建筑和艺术见解等问题上矛盾冲突的暴露.从写景的角度来看,正如脂砚斋指出的,是一篇“大观园记”.但这篇“大观园记”却写得很不寻常,作者对园林各处的景色只作了概括的介绍,却将重点放在由于游园者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引起的如何题扁额、对联的争论上.当然,每次争论都是以贾宝玉的胜利而告终,这在写入上显示了作者的倾向性,而在写景上,既加深了读者对景色的印象,又突出了各处景色的不同特点,同时也给景色抹上了一层诗的光辉.这第一次游园活动,起到了给大观园景物打底色的作用,不过这个底色却起势不凡,既使大观园显出了鲜明的轮廓,又给以后的反复皴染留了广阔的余地.
  元妃游园,是一次省亲盛典.这正是贾府“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的极盛时期,又值元宵佳节,大观园失去了“天然图画”的魅力,被抹上了一层富丽堂皇的景象.“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火相映,时时细乐声喧”;“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纸上,每一株悬灯万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露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而这种富丽堂皇,只不过拿皇帝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的“虚热闹”而已.与此同时,作者又借元妃让众弟妹作诗的机会,再一次渲染了几处轩馆尤其是潇湘馆、蘅芜院和怡红院的景色特点,这就为“安大观园诸艳”作了铺垫.